這趟疫情,像空中一道閃電⚡️,直接狠狠劈到人間官場照妖鏡。 耳聞,許多運動產業已經開始採取緊急應變(逃命)。去年一家準上櫃運動公司非運動股,每月虧損近千萬。
今天看見文化部已經在進行後續產業發展的工作,產業同仁心裏羨慕到極點。
然後我們大家長教育部體育署呢?
發聲沒 發聲沒 發聲沒?
不曉得,這三天疫情發生,有沒有看到很多體育運動從業人員痛苦正在折磨。 私人教練取消,演講取消,活動取消.....延期。
還是我們體育選手本身就是比較能相忍為國?
L聯盟努力經營,打好好,還不知賺錢沒,不知是不是看蛋撻好吃,突然來一個新聯盟要分割?!本島就這些人,不合作?不是很痛苦嗎?體育署與民間及協會的溝通管道及法律關係在哪?
運動產業在服務端不是只有健身房,全台第一健身房上櫃公司可是「觀光股」,不在經濟部認定的「運動產業」,到底努力這麼久?話語權是別人部會成就。
運動產業包羅萬象,包括民間賽事從業人員,運動行銷人員,教練及相關單位,這次疫情若持續,體育署有沒有想法?三天已過,走路比我家叮叮紫紫還小聲。
其實,教育部體育署真沒有錯,錯的是體育沒有獨立部會,做專業的事。
是說,文化部再次贏了教育部體育署,我想,可能體育署目前應該尚未確定這次疫情再爆發,到底影響有多少。
文化部預估6億。
運動產業呢?自己算。
文化是表演藝術賣票。
體育運動是什麼?如何認定?需要補助?
運動行銷公司,體育協會,民間個人參與,體育署,如何法律關係認定? 我想,這是當家需要補足立場的地方。
https://www.google.com.tw/amp/s/newtalk.tw/news/view/amp/2021-05-13/572482
體育要獨立部會
成立體育專法